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各高等院校、职校早已适时地开设计算机课程;随着计算机课程的开设,也出现了许多值得计算机教师去思考、去探索的问题,其中,如何提高计算机操作课堂教学效果就值得众多计算机教师去努力探索;虽然“向45分钟要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一直都是我们教师努力探索的目标,但是,计算机学科和其他学科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它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一节课内要使学生尽可能学到更多的计算机知识,操作熟练,需要教师花费一翻心血,寻找使每节课达到最佳效果的有效途径,因此说这一课题,值得计算机教师努力探索。本文主要是从下面几个方面谈谈如何提高计算机操作课的教学效果。
一、确定适当的教学内容
目前,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发展迅速,80年代中期,计算机主流的操作系统是DOS3.2或3.31,到了90年代初期是Windows3.X 和DOS6.X,95年以后,则发展到Windows95/98/2000。主流操作系统的变化,深刻地影响着计算机课程教学内容的拟定;如何才能使学生学到新知识,新技术,能学以致用,教学内容的确定就显得尤为重要。我认为操作课教学内容的确定,应以学生现有的计算机知识为基础,并根据学校现有的计算机设备实际情况而确定。比如:目前占主流操作系统的是Windows95/98/2000,如果学校计算机设备许可,学生又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可以让学生学习Windows、WPS2000、office2000、Foxpro、Photoshop、因特网基础知识等等相关操作;如果没有这样的条件,则可以安排学习DOS6.X 和 Windows3.x ,目的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术,以适应目前迅速发展的信息技术需要。另外,教学内容要层次分明,既符合知识的逻辑顺序,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到深,循序渐进,各层次间要紧凑协调,过渡自然,一个操作接一个操作,从而使学生注意力集中,眼、耳、口、手、脑始终处于积极状态,同教师思维产生共鸣效应,也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高质量地完成该节课的任务。
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计算机操作课是一门操作性较强的学科,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将对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第一:教法选择应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练习为主线的有机结合。教师主导作用即通过教师认真编导教程,积极引导,不断辅导,落实到重在导思,导操作上,最后,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及不断的练习,能独立完成有关操作并享受自己操作成功的喜悦心情,这样一定能达到最佳效果。
第二:教法选择应注意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计算机操作课是有趣、好玩的,但是要做到使自己的操作技能技巧达到熟练程度,能够运用自如,那就不是一件有趣、好玩、容易的事情了,学生常常因自己的计算机知识欠缺,操作不够熟练,无法上升到更高层次或者无法进行创新,从而逐渐失去兴趣,产生厌学现象。因此,教师在教法的选择上应注意激发兴趣。常言道:学习兴趣是学生探求知识的巨大动力,是激发创造的精神源泉。学生的兴趣越浓,注意力越高度集中,求知欲最旺,知识迁移最快,信息交流量最大,从而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课堂教学效果当然也是最佳的。因此,教法的选择、运用,必须有利于激发兴趣、培养兴趣、稳定兴趣、发展兴趣。
第三:教法选择应注意自学能力的培养。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一种操作系统和一种软件应用的知识可以享用一生的时代已经过去,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又十分有限,因此只有通过自己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取,才能跟上计算机发展的步伐。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在学生认知水平能够承受的前提下安排一些适合自学的内容让学生自己掌握,从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开始自学的内容要少而简单,等学生认为自学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且乐于参与时,再适当加大自学的难度。比如:在文字处理的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已掌握文字框的基本属性操作方法时,可以把图像属性、表格属性操作的内容让学生自己去学习体会,这样做会使学生在不断的成功体验中增强自信,并逐渐养成求知探索的习惯。学生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有了自学的习惯,必然会在平时也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探讨,课堂上再经过教师的讲解、指点及自己的练习,所掌握的操作技术就会更快、更多,这样也使整个课堂教学更快、更高质量地达到预期的目标,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三、选择合适的教学步骤
计算机操作课是一门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学科,教学步骤设计不好,安排不紧凑,将会导致浪费时间,学生学不到知识的结果。因此,教学步骤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
教学步骤要具有整体性。所谓整体性是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而使教学诸环节衔接自然,协调有序,有机结合,浑为一体,从而产生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益。因此,要求每个步骤都有明确的目的,严密的逻辑,预期的效果,步骤中无重叠、无脱节。而有部分教师对教学步骤的设计不够重视,导致上课时松散不紧凑,浪费时间,学生练习也没有连贯性,最终达不到预期的目标。因此,必须精心设计教学步骤,设计好供学生练习的样?
四、安排充足的练习时间
计算机操作课就是要求教师悉心辅导,学生反复练习,体会通过某个操作所得的结果,寻找操作的技能技巧,最终达到能综合运用的目的。如果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只追求进度,不给学生充足的练习时间,一味地要求学生一个操作接一个操作快速地学习,那将导致学生当时好象掌握了而课后全部忘记的结果。因此,学生的课堂练习时间要安排充足,并强调学生珍惜有限的练习时间,勇于尝试,同时教师应对学生的操作及时作出评价,让学生在得到教师的肯定及指导后,兴趣更浓,学习劲头更足,这样课堂教学效率更高。
五、估计课堂可能出现的问题,确定解决问题的办法
计算机教师除了课前必须检查有关设备问题之外,在授课过程也经常碰到或这或那需要及时解决的问题。比如:因学生操作不够熟练或错误的操作,可能会得到相反的效果甚至出现死机现象,而学生又未能自行解决;又如,计算机操作课需要使用计算机等有关设备,在授课过程中,有时设备会出现某种故障等等,而有关这些问题都要求教师及时解决,也只有及时解决,才能确保教学的顺利进行,确保学生在45分钟内掌握所学的有关操作,才能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才能提高教学效果。因此,计算机教师应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及教学内容估计课堂可能出现的问题并确定解决问题的办法。
总之,提高计算机操作课教学效果的途径多种多样,只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勇于开拓,勇于创新,定会寻找出一条既符合实际又有效的途径,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操作更熟练,为今后的工作、学习、生活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